刘健校长在2014——2015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
老师们、同学们:
大家晚上好!
爆竹声中辞旧岁,春风送绿又一年。满怀着新的期待,我们迎来了生机勃勃、充满希望的新学期。在此,我谨代表学校向受到表彰的同学表示祝贺,向全体同学致以良好的祝愿,向奋战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,向本学期新加入英豪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热列的欢迎。
同学们,每一次的考试都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,名列前茅者必竞只是少数,大部分同学都处在追赶者的行列。我们可能都是辛苦的追赶者,但并不是每一个追赶者付出了辛苦就会追上自已的目标。
对于追赶者来说,要想有一个长足的进步,首先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,这主要是指我们要有自觉性、果断性、自制性和坚持性。其次要求我们还要有一定的方法。
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,只是一味地前行,那么到最后他将一无所获。诚然,我们应该心存目标,但是,如果目标过于高远,有时也会适得其反。因此,适当地降低目标,有时反而让我们离成功越近。
有高远的目标固然好,将其牢记于心,我们就能时刻鞭策自己不断前进。然而,不能一味地追求高目标,万一达不到制定的高目标,我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。所以,我们应根据自身的能力来制定目标。
有这样一个故事:有个人想得到一匹又快又好的马,但他只有一匹劣马。这匹劣马与他理想中的马差太远了,他叹息着,把马放走了。他心想:一定要找到自己中意的马,绝不能降低标准!可是,他最终没能找到自己中意的马。有人牵走了他放掉的劣马,那人骑着劣马,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快马。如果第一个人肯降低标准,骑着那匹劣马去寻找自己中意的快马,那么,他或许还能实现心中的愿望。
同样地,在学习上,很多同学都想取得好成绩,并为自己定下“考第一名”的目标。但考第一名不是件容易的事,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。有些同学奋发向上,努力拼搏,最终如愿地考了第一名;而有的同学因智力或学习能力的限制,没能考取第一名。以考第一名为目标但没实现的同学往往会沮丧,甚至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动力。显然,他们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,也没有意识到超越自我便是达到了近期的目标。所以,我们应该适当降低目标,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,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。
有一个女孩,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,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。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,甚至害怕上体育课。这时,女孩的妈妈安慰她“没关系的,你年龄最小,可以跑在最后。不过,孩子你记住,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:只追前一名。”
小女孩点了点头,记住了妈妈的话。再跑步时,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。结果从倒数第一名,到倒数第二、第三、第四……一个学期还没结束,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,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。
接下来,妈妈把“只追前一名”的理念,引申到她的学习中,“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,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!”
就这样,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,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,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,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。她名字叫朱成。其后,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、博士学位。读博期间,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、1.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。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,引起了巨大轰动。
“只追前一名”,就是所谓的“够一够,摘桃子”。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,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,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。但是,目标太高、期望太大的结果,不是力不从心,便是半途而废。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,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,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,胸有成竹的朝前走。
“只追前一名”的理念简单易行,它能激起我们的自信心和高昂的斗志,目标虽小但是具体。在实现这个目标时,只要心无杂念,扎扎实实,认认真真地去做,摒弃华而不实的做法,我们就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,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赏识,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,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。
请同学们记注:每次只追前一名,直到成功不停步。